首頁 > 上課花絮
【訓練架構主軸】 1. 評估一週可訓練頻率 2. 依照訓練頻率決定訓練部位 3. 效益最大化
昨天線上參加培訓聽到有趣的主題 剛好近期我也在做類似的訓練 把聽到的內容跟我的想法稍作整理 分享給大家
居家訓練: 穿著可以比較隨興,但因為較多分心因素,像是電腦、電視、家人、寵物等等,比較適合自主性高的人 健身房訓練: 在健身房運動的人大多都認
〈刻板印象〉 1. 體重跟10年前一樣,表示我維持的很好 2. BMI超出"肥胖"標準,我必須減肥了 3.健身後體重都沒降,是不是我減肥失敗?
大多數人對於傳統推拿比較熟悉 究竟運動按摩是什麼 跟傳統推拿差在哪呢?
漫無目的看到什麼就做什麼 通常很難持續進步 因為你記不得平常做的強度 動作熟悉度也不高 可以怎麼設定訓練計畫呢?
我會傾向用2種方法區分 如果沒有即時測量心跳工具的話建議選1
我接觸乳清大約有10年了 當時相關資訊沒那麼多 加上健身的人也不多 有一些迷思很正常 甚至到現在還有很多人對它有誤解 這次整理幾個
盡量用淺顯易懂的方式介紹 不用特別去背公式 大概理解代表的意思就可以了
不瞞大家說 我剛接觸健身是看影片學的 如果再重來一次 我會先尋求專業的協助 培養一點基礎再開始自學
當然運動也是很重要的 這邊主要列出一些習慣性的問題 有可能是你沒注意到的
身為經歷多次過年 體重卻沒因為年節影響的我 來分享這個主題應該再適合不過吧XD